給畢業生的一封信
親愛的畢業生們:
你們好!
數載求學生涯告一段落,正值各位人生的重大節點,有一些話,想跟大家說一說。
自古言學習是艱難的,是困苦的,是不容易的,故有“學海無涯苦作舟”之言。能夠考上大學,或許并不是檢驗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但卻是為十幾年的求學生涯貼上了一個普羅大眾認可的標簽。
從完成學習到走向社會,人生二十年中,大學是最重要的一段經歷之一。這一階段是自成年后最初開始審視自我、成長迅速的時期,更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結束了這四年的學習,今后將何去何從、以何種姿態實現跨身份的轉變,是頗值得商榷的。
近年,一方面因疫情影響,經濟低迷,就業乏力;另一方面,準畢業生們不慌不忙,其就業方向更趨向于穩定的公務員和可以繼續呆在象牙塔的研究生。隨著考研、考公、考編的人數越來越多,就業逐步開始形成結構性失衡。
據教育部發文,2022年研究生報考457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了80萬;應屆畢業生選擇考研人數占比40.78%,同比增加6.57%;公務員報考首破200萬,考公人數占比17.57%。
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提出了經濟增長和就業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的定律。疫情的影響,不僅僅在于經濟的遲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還在于大眾對于就業方向觀念的轉變。事實證明,無論是什么原因,最終的結果都會印證奧肯定律。要穩定,要不受外界影響而持續有收入來源,晚一點兒也沒關系,少掙點也沒關系??梢岳斫猓改笇τ谧优臒o限寬容和新一代生活條件好很多的年輕人對于未來需要奮斗拼搏的低模糊耐受性,無比契合。
但是,理解并不等于認同。2022年公務員錄取比例為68:1,最熱門的崗位甚至達到了20813:1的錄取比例,當年恢復高考后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過如此?!拌F飯碗”沒那么好捧。為了追求一個可預見的渺茫到萬分之一的機會,而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金錢,2年甚至3年、作為勞動力但未投入任何生產活動、租房費培訓費生活費,都是沉沒成本。最終,少數人上岸,多數人失敗,退而求其次,以已經不那么具有競爭力的的姿態去找工作。這樣的結果,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得了?
當然,并不是倡導大家都不要去考公、考研,而是每個人都應該綜合評估,自己的優勢有哪些?勝率是多少?最起碼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大學四年教給大家的不僅僅是廣博的知識,更應該是審視自己、慎思明辨的能力。
正如高考不是終章,畢業才是序幕拉開的伊始。懷揣一顆平實之心,作出符合自身條件、迎合社會需求的決定,掌舵好航向,規劃好路徑,一路前行。
文/圖:內蒙古公司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