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小七孔”
周末閑來無事,去市中心游蕩一圈后,便驅車前往傳說中的中山版“小七孔”,期望能領略幾分貴州小七孔的風采。
盡管下過雨,空氣依然沉悶,四點多的太陽也依然熱烈。跟著導航走了差不多半小時,馬上就要到導航的終點——控蝦村了。大概這“小七孔”是近年苦于疫情而久不能游的周邊網友們探索到的一個新景點,因此在某德地圖上并未有所顯示,我和同伴只能先到控蝦村再自行探路。還未進村,便聽到前方傳來有游客們嬉戲打鬧的聲音,我心下一喜,看來尋訪的第一站——控蝦村算是找對了。徐徐進村,車子在平緩的小溪下游邊停下。放眼望去,小溪從倆山交錯的谷底流出,或許是失去了大山的依托,出了山的溪水變得平緩,不復靈動。不過勝在溪水夠多,聰明的游客或者村民們用木板和沙包等東西把溪水攔住,蓄了一池子水,使它成為了大人和孩子們游泳嬉戲的樂園。我躍躍欲試,但考慮到此時天色將晚,我不得不放下這份期待,轉而開始徒步尋找直通“小七孔”的小路。結合某書里搜索到的方位信息,我自信地踏上了一條上山路,此時的山中剛沐浴完夏雨,又正逢傍晚日落時分,郁郁蔥蔥的竹木林滿是氤氳的水汽,隱匿于深林處的小蟲歡快地唱著歌,驅走了來時的些許炎熱。然而心中未快活多時,我們便被一扇門阻斷了去路,大眼瞪小眼,互相誣賴幾分鐘后,我悻悻下山,全憑同伴引我到小溪對面的山路去。這一番折騰已然過了半個多鐘,幸好夏日的天黑得晚,即使是山中,6點鐘的天依然明亮。晚霞垂于天際,暢游溪中的人兒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重燃了我對 “小七孔”的那份期待,內心默默重整旗鼓,再次出發。行走了一段小路后,就又要進山了。這山路雖是沿著溪邊,但卻比小溪高了幾十米。落在下方的小溪也不再平緩,更像山澗。它穿梭于嶙峋的怪石,潺潺的溪水也因陡然升高的地勢變成了急流,不停地沖撞著身下的巖石,像個孩子一樣尖叫溜走。我很是興奮,家鄉附近只有丘陵地貌的小山包,鮮有樹木蔥蘢的大山,這種山溪小澗更是我從未見過的美景——家門前唯一一條人工開發用于灌溉的小溪,早已在村中河流的大壩建成后消失于無形。我興沖沖地拉著同伴急速前行,經過網友們所說的分布于路途的“一叢竹子”、 “一簇小花”、“一大片竹蒿草”等,伴隨著耳邊不時傳來游人的尖叫聲,心情越發激動。耐心地穿越了與人般高大的大片竹蒿草后,終于瞧見了一座七孔橋。我興奮地展開雙臂,飛奔到橋邊,放肆享受空中水汽帶來的清涼。游客三三兩兩地分布于溪中,或泡在水里,或嬉戲,滿是愜意。仔細打量著眼前這橋,我略有失望,它確實是名副其實——橋底有七個孔,但跟貴州的小七孔橋相比,少了那么點意思。橋很小,底下石床露出,并無貴州小七孔橋下的碧波蕩漾;蓄水的大壩也不寬,且或許是因為近日少雨的原因,我們也并沒有見到如網友所說的如瀑布般的水簾。但這小小的水簾,也足以撫慰因疫情久不得離市的苦悶心情。早已蠢蠢欲動的我利落地脫掉鞋襪,踩著嶙峋的石床,顫顫巍巍地把腳沒入水中,涼意自下而上通透全身,我忍不住發出滿足的嚶嚀聲。蹲下身子洗去手腳上竹蒿草刮過的疼癢處,來時的煩悶已悉數驅散。但看著在溪中肆意行走嬉戲的人兒,我當下便后悔來得太匆忙,忘記帶上拖鞋,無法沉浸式體驗山溪夏日的快樂。
走過七孔橋,攀上大壩,是一潭不大不小的碧波。三面綠樹環合,懷抱著這潭碧綠,此時太陽已經完全落山,天空是灰暗的天色,使得平靜的潭面更顯幽深。許多附近的村民在岸邊占了位置,約莫準備就著夜色釣幾條白花花的魚兒回去當宵夜,正興致勃勃地討論著。我駐足于潭前,站得約莫久了,竟漸漸體驗到河東先生游小石潭時所說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之感。我搓了搓手臂,離開了大壩,重新跳入溪中——平坦的水泥鋪就的壩下,肆意地在這小小的壩下來回奔跑,企圖找回孩童時的快樂。
文:中山分公司 黃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