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父親節
父親節,一直以來我對這個節日沒太大的敏感度,因為在家鄉很少有人普及為父親過這樣節日,或許對于農村的父輩們來說,關心糧食和蔬菜顯然要比關心各種節日來的更為實在。年少時,懵懂無知的我從來沒有為父親、母親過屬于他們的節日;長大了身在異鄉的我對類似的節日關注度也不太高,直到為人父母,孩子從幼兒園制作了父親節、母親節賀卡欣喜地給爸爸媽媽時,才發現這些年竟忽略了這么多應該值得珍惜的日子,忽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作為子女的我們總是虧欠父母太多,在匆匆的歲月里流逝了多少個父親節?
我們常說父愛如山,父親在我們的心里總是樹立著高大、堅強的形象;但我記憶里父愛卻是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綿綿春雨更為貼切。還記得童年時期的我和弟弟妹妹,最喜歡做的事情無外乎就是躺在房頂或者院子的麥草垛里,聽父親給我們吹笛子,一曲接著一曲,我們對這小小的竹笛充滿好奇,總嚷嚷著讓父親教我們,可從來也沒一個人學會,因為父親壓根不識樂譜,也不知道他是通過怎樣的努力學會了笛子。有父親陪伴的時光是最快樂的,但一年中總有半年的時間見不到外出打工的父親,看著別人家孩子的爸爸時刻都能在身邊陪伴孩子,我羨慕不已,心里慢慢有些怨恨父親,為什么總是外出不陪我們玩。懵懂的小孩子,哪里知道一個家庭吃穿用度的開銷從哪里來?哪里懂得一個父親肩負的責任。
青年時期去外地上學,逐漸長大的我與父親的溝通越來越少,每次打電話,父親總告誡我,要好好學習,將來要走出大山,多去外面看看。青春叛逆的我哪里聽得進他這些話,現在想來那時的我是多么自負,從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如今每每想起這些,只有無限的懊悔。歲月無情,如今我們開始懂得了,父親卻老了。還記得前年回家時,遠遠看見父親在門口收拾著木柴,步履蹣跚,不由得鼻子一酸,眼里噙滿淚花,總覺得我還沒長大,父親怎么可以老?返程時,父親開始給我打點行李,“這一包是烏龍頭菜,這一包是羊肚菌……都是你媽上山采的,專門給你留著了”。車被各種家鄉特產塞的滿當當,父親的愛就是這樸實無華,沉甸甸的人間煙火味。
如今每年的父親節,唯一能做的只有給父親打一通電話。告訴他我的平安喜樂,多陪他聊聊藥材啥時候挖,山上的薸子啥時候熟。作為遠方的兒女,能怎樣為父親過一個屬于他的節日呢?該拿什么來彌補不能在父母身邊承歡膝下的遺憾?
文/圖:內蒙古公司 褚蘇燕